子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
有句话说得好: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。
学习也是如此,你是认真学,还是应付了事,考试结果不会骗人。
好成绩的背后,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,更离不开孩子自己的不断努力。
再好的老师,如果学生不肯努力学,就不可能考出好成绩。
孩子,请记住,哪有什么一战成名,无非都是百炼成钢,通过日积月累的奋斗、努力而取得的成果。
学习是你自己的事,谁也帮不了你,你想要怎样的结果,就必须先付出!
01
再优秀的老师
也叫不醒装睡的学生
国庆小长假结束,就意味着2022年法定节假日已用完。
对于孩子们来说,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,很多家长开始为孩子的成绩焦虑起来,全班排名掉了怎么办、考不上高中怎么办……
当老师的也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:“老师,你使劲管管我家孩子,该说说,该打打,他不听我的,靠您了。”
可要知道,学习若只靠老师、家长催,学生自己不懂得主动学,再逼也没有用。
俗话说:靠爹、靠妈,不如靠自己;求人,求天,不如求自己。人生,只有拼,才能赢。
孩子自己不想学,你做再多努力也没有用;不要企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,除非那个装睡的人决定自己醒来。
教育圈有这样一句话:现在不吃读书的苦,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。
你今天的因,就是明天的果。
孩子,你可以不学习,但迟早有一天会后悔,要知道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。
02
学生不努力,家长不配合
再优秀的老师也是徒劳
都说,最失败的教育是:孩子不努力,爸爸不出力,妈妈用蛮力。
教育孩子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,而是家长、老师、学生互相配合,三者合一,共同协作。
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老师和家长似乎成了对立的阵容,互相指责。
家长不配合老师,孩子就不会服从老师的管教;孩子不服从管教,老师就不想白费力气。
都说,教育路上,最好的关系应该是:家长配合老师,老师支持孩子,孩子勤勉努力!
教育其实并不难,难的是合作。 
一位资深班主任曾说:
“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,教育就越成功。”
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,结果都是悲剧。
如果家长不配合,那么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、养成的习惯、习得的品质都得不到很好的维系。
教育就像一个鼎,只有老师、家长、学生一同发力,才能实现三足鼎立。
否则,再优秀的老师,遇到不愿配合自己的家长和父母,也只会敬而远之。
03
教育若只靠老师
那真的是耽误孩子
有专家表示:父母的亲子教育比学校更有用!
一个优秀的孩子=60%家庭教育+30%学校教育+10%社会教育。
但往往现实却是: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,当甩手掌柜。
可教育若只靠老师,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了。
要知道,老师能教给孩子的只有课本上的知识,而课本之外的品德、三观、为人处世都需要父母来教给孩子。
有了老师的“教”,有了父母的“育”,双方配合得越好,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。
《三字经》中写道:“子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
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,请务必承担好教育孩子的责任。
04
孩子,没有一份好运是可以轻易得到的,你看到的所有年少成名的天才,背后都付出了无以计数的汗水。
趁着年轻,别只想着吃喝玩乐,你现在不努力,等什么时候努力。
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!
本学期即将过半,孩子,请认真起来,再好的老师,也教不会不想学习的学生!请告诉孩子:
学习就是要靠自己去努力,只有把握住这个方向,才会向着更好的未来走去。

 

 

说话要软,做事要硬,做人要稳!(深刻)

人这一生,无非三件事:说话,做事和做人。

曾国藩曾说:“话要软着说,事要硬着做。”
说话太硬,容易碰壁;做事过软,满腹委屈;而做人不稳,满盘皆输。
余生,唯有刚柔得当,方能相得益彰。
01
说话要软
《红楼梦》中,晴雯长相好,办事能干,是贾府众多丫环里最完美的一个,却因牙尖嘴利,树敌无数。
袭人曾评价晴雯“她说话夹枪带棒”,平儿更是形容她是“爆碳”。
有一次,晴雯摔坏了扇子,宝玉只是说了她几句,她就反唇相讥,袭人好心帮着劝解,晴雯连讽带刺地回敬了袭人:
“自古以来,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,你服侍的好,昨儿才挨了窝心脚。”
袭人劝她出去散散心,晴雯愈发变本加厉:“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!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,也瞒不过我去。”
一席话尖酸刻薄,怼得袭人面露难色,无言以对;贾宝玉也甚为恼火,恨不得把晴雯赶出去。\
还有一次,王善保家的搜查大观园,晴雯怒气冲天,不仅把箱子倒了个底朝天,还暗讽她是“有头有脸的大管事太太”,让她颜面尽失。
王善保家的自此心存芥蒂,趁着绣香囊事件,向王夫人进谗言。
王夫人听罢大为不满,在晴雯病重之际,毫不留情地将她赶出了贾府。
《荀子》曰:“与人善言,暖于布帛;伤人之言,深于矛戟。”
说话柔软,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;而恶语伤人,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。
晴雯正是吃亏在说话刻薄,不顾及他人感受上,最终她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。
鬼谷子曾云:“口者,心之门户,智谋皆从之出。”
言辞生硬,险象环生;言语温柔,关系不愁。
易烊千玺在上蔡康永的节目时曾犯了一个错误:他给蔡康永送了一张专辑,可是写祝福语时却不小心把 “康”字写错了。
虽然事后他赶紧发微博道歉,并“罚抄错别字100遍”,但还是在网上引来大片嘲骂。
随后,蔡康永转发此微博,并回应称:“易烊千玺同学,我也常写错字,请千万不要放在心上。笔划正确的人很多,但真正值得珍重的,是写字者的心意。”
一番话宽容大度,温情脉脉。
此微博曝光后,网友纷纷为蔡康永点赞,夸他“是一个真正内心温和并且懂得说话之道的人”,对易烊千玺的攻击也大幅减少。
一个真正内心柔软的人,出言有尺,能够将心比心,推己及人。
他们不会逞一时口舌之快, 出口伤人,只图自己痛快。
温言软语的背后,折射的是他们内心的风度和涵养。
做事要硬
画家齐白石曾有过一段这样的经历。
齐白石因画画出名后,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。
有一次,有位李居士登门求画,齐白石欣然提笔为对方画了一幅《枇杷熟了》。
对方拿到画后连连称谢,却丝毫不提费用,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。
齐白石虽然心生不悦,但碍于面子,闷不吭声。
谁知道,一年后,对方又找上门来求画,这次还特地指定要给他画一条大鲤鱼。
齐白石大为不满,自己好心好意,对方却不知好歹。
于是他在画作上大挥笔墨,洋洋洒洒地添了一首诗:
去年相见却求画,今日相求又画鱼。
致意故人李居士,题诗便是绝交书。
李居士看到这首诗后,顿时脸红耳赤,再也没来向齐白石求画了。
齐白石恍然大悟:原来只有自己及时亮清底线,才不会被人当成“软柿子”。
还有无数个络绎不绝的“李居士”,如果自己都免费,不但会浪费大量宝贵时间,生活也会穷困潦倒。
于是,齐白石果断在客厅里挂了一张价目表,并注明:卖画不论交情,君子有耻,请照润格出钱。
曾在知乎看到一个提问:“有哪些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?”
点赞最高的回答是:“酒喝六分醉,饭吃七分饱,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。”
你越是对一个人好,他越不拿你当回事;你越是无底线地付出,他越会变本加厉地索取。
这世间的许多好事变成了坏事,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做事太软。
与其一味忍让,不妨硬气一点,亮出自己态度。
该拒绝时就拒绝,该生气时就生气,别委屈自己,别助长对方气焰。
毕竟,只有保持不被别人随意拿捏的立场,才能在任何时候拥有自己的主场。
做人要稳
三国时期,蜀魏相争。
五丈原一战中,蜀军远道而来,但是偏偏粮草运输不便,诸葛亮也疾病缠身。他深知战事久拖不利,急于速战速决。
他派大量士兵到敌军前方宣战,气势磅礴的队伍浩浩荡荡,气焰嚣张。
可是司马懿却识破了这点,任凭蜀军在阵前叫骂,他淡然一笑,只管气定神闲地紧闭营门,营内士兵同样纹丝不动。
诸葛亮见司马懿不接招,气得牙痒痒,又生一计,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裙衫,还特地捎上了一封信说:
“司马懿,你如果还算个男人的话,就尽早和我一决雌雄!”
他心想这回司马懿总该被“激将法”逼出来,哪曾想,司马懿不但岿然不动,还恬不知耻地把他送来的裙衫穿在了身上。
随后司马懿堂而皇之地跑到在两军阵前,旁若无人地搔首弄姿,并带着嘲讽的口气念起了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,并客气地要使者转告诸葛亮不要“食少事烦”。
诸葛亮气急败坏地看着司马懿的表演,听完使者的汇报后,又气又恼,随即病情恶化。
蜀魏两军对峙百日,最后以诸葛亮积劳成疾,病死军中而告一段落。
蜀军不战而退,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,就除掉了平生最大的劲敌。
无论你有多么得天独厚的运气,若不能在关键时刻沉住气,很容易就功亏一篑。
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曾写过一副对联:“每临大事有静气,不信今时无古贤。”
慌张的人,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自乱阵脚,将所有努力付诸东流。
而沉稳的人,哪怕再多意外,也会扭转乾坤。
曾国藩曾言:“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,若一慌忙,便恐有错。”
做人要稳,不慌张,定能应对万难;
摒弃杂乱,沉住气,方能笑到最后。
04
有人说:“一个人所有的春风得意、贵人相助,都必有来路;而所谓的怀才不遇、遇人不淑,也必有出处。”
这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好运,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。
有人能力出众,却因刚柔颠倒,从山顶跌倒谷底;有人资质平平,却因刚柔相济,从柳岸走到花明。
水滴石穿,以柔克刚,说话当似水,且缓且柔;
剑锋千仞,锐不可当 ,做事应似剑,伶俐果决;
巍峨不动,绵延千里,做人该如山,沉稳有力。
为人处世,唯有软硬兼施,你的人生之路,方能风正一帆悬。
“树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。”有这样一种人,他们特别喜欢背后说人坏话,或称之为“嚼舌头”。这种人,心理上多少是不正常的,也大多是不受欢迎的。不管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是真是假,都会伤害他人,也会影响自己的人缘,败坏自己的人品。从心理学的角度讲,喜欢背后说人坏话,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心理,有以下四点坏处;而从识人术的角度讲,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往往也有这四个特征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

一、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大多都是庸庸碌碌之人

背后说人坏话是需要时间的,也是需要找说话对象的,而且往往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益处。真正厉害的人,比如工作上的能手,或业务上的尖子,以及那些正经干事的人,他们总觉得时间是不够用,所以,往往不会把时间浪费说人坏话上面。从这个角度上讲,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整体上来讲都是格调不高的庸庸碌碌之人,这也充分体现了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的道理。

二、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内心一般都是比较狭隘的

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内心往往比较狭隘,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,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。所以,他们经常会在背后说人家的坏话。这种人,嫉妒心理也是很强的。看到别人比自己强,或是工作上出色,作出了成绩;或是别人家庭幸福、婚姻美满;或是子女比自己的强……都会嫉妒眼红,总而言之,就是容不得别人幸福。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一点,马上心理上就不平衡,于是总要设法发泄一下,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议论别人的缺点就成了特曼最好的发泄方式。在他们眼里,即便是别人的优点也会变成缺点,别人表现得再好也是自私。他们心理上的“红眼病”已到了“晚期”。

三、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或许对别人能够明察秋毫,但对自己却不能有个清醒的认知。

越是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他们自己本身的缺点就越多,可他们却从不正视,也绝不做自我批评和反省。实际上,说别人坏话成了掩盖他们自己缺点的外衣。越是这样,他们的缺点越得不到改正,长此以往,坏习惯就养成了。到头来对自己没什么好处,对他人来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影响。“正己才能正人”,不能律己,又何以要求别人呢?

四、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,也容易搬弄是非

有些背后说人坏话者,是出于某种恶意的心理,是想要搬弄是非,是想要嫁祸于人,好从中牟利,这种人可以称之为阴谋家,是很阴险的小人。这种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,因为善于蒙蔽人心,且常常能说会道,所以,在某个时间段或者某件事上,可能很容易得势,但时间长了,或者总是故伎重演,就总会有被认出小人真面目的时候,到那时,必然是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,最终身败名裂。要知道,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、善良、有良知的人多,那些背后说人坏话、故意搬弄是非的小人,市场总是很小的。(百家号独家内容)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