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大学候教授:人与人相处,可以相互建议和要求,但绝不能强求,这样才能相处不累,心灵相通。

人与人相处,可以相互建议和要求,但绝不能强求,这样才能相处不累,心灵相通。

 

为人要厚道,做事要知道,做人要地道

《周易》上讲:“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

土地不厚,承不了山川海岳;人心不厚,得不到道义情谊。

仔细观察一下周围人缘好的人,成大事的人,大多数都是待人和善,厚道诚恳的人。

一个心存厚道的人,为人温润如玉谦逊有礼,与之交往也是如沐春风;

一个总有心机的人,为人小气抠门处处算计,与之交往更是如坐针毡。

01
  • 为人厚道,必有后福。

曾经看过一句话;“一个人的快乐不在于他拥有得多,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。”

那些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就沾沾自喜的人,不明白因小失大的道理,以后的路也是越走越窄。

那些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反而勤勤恳恳的人,不羡慕不埋怨脚踏实地,以后的路更是越走越宽。

上大学时,校门口有两家水果店。东边这家生意兴隆,而西边的那家却冷冷清清。

其实,这两家店所卖的水果,种类没有太大的差别。只是,两个老板的经商之道大有不同。

东边水果店的老板,每次一见他,都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。

不仅让顾客免费试吃,结算时,还常常把零头抹去。

有时顾客来得晚了,店里就只有一些被挑剩下的水果。

见卖相不太好,老板便主动降低价格,不让买的人吃亏。

而西边的这家水果店,虽然老板总是在顾客挑选水果的时候,非常热心地帮忙,可却都是把一些被磕碰过的、快要腐烂的水果放进顾客的购物袋里。

久而久之,大家知道了这两个老板的作风。

两家店的生意,自然就截然不同,左边生意越来越好,右边几乎面临倒闭。

中国有句古话,叫积少成多。

在做生意的时候,给对方让利越多,自身的收益便越少。

可在这个过程中,你却会因为为人厚道,而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,让合作得以持久。

日积月累,积少成多,收益便相当可观。

人生是一盘很大的棋,你在这里迂回一下,就会在那里积蓄力量。

俗语说得好:“计较不如坦诚,精明不如厚道。”

厚道看似是吃亏让步,其实是变相为自己增光添彩。

你的为人处事,就是你的运势;你的言行举止,就是你的福气。

做个厚道之人,不占别人便宜,也不让别人吃亏。

你的所作所为,终会为你赢得人心;你的一言一行,终会为你赢来好运。

02
  • 做事知道,顺风顺水。
遇见的人越多,我们越会发现,很多时候,一个人是否靠谱,比是否有钱,有地位,要重要得多。
为何呢?
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,做不到的事情不会随便应承。
而答应的事情,便会尽力做到最好。
与这样的人交往,我们可以完全放心。
作者@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分享过她家钟点工阿姨的故事。
阿姨姓王,特别厉害,每天都有雇主排队等着她。
而她的厉害,也在短短几天内就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首先她很靠谱,作者是北方人,老公是南方人,所以王阿姨需要在饮食上兼顾南北口味。
一开始王阿姨也不会南方菜,但特别愿意跟作者的婆婆学。
她还从不嫌烦:“我拿了工钱,还跟雇主学到了东西,上哪找这样的好事。”
不到一周,作者家里人的口味,王阿姨就摸得一清二楚。
其次,她愿意花时间花精力精进自己的技能,让雇主更加舒心。
作者的老公有点完美主义,家里的东西都喜欢摆在特定的位置。
王阿姨发现后,就默默想了个办法:
每天清洁之前,用手机拍照,再对着照片还原,从来没出过错。
对于各种家用电器,作者很多都不会用,但王阿姨都会。
她说以前雇主家用过的,自己就记住怎么用,下一家看到类似的,就能举一反三。
因为知道雇主忙,没时间教,就要自己下功夫。
爱钻研,爱琢磨,不怕辛苦,不计较付出。
即便王阿姨只是个钟点工,却把自己练就成了市场上最抢手的人才。
这就是“做事要知道”,首先是靠谱,然后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,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,就能成为高手。
在别人觉得没必要的地方,多负责一点;
在别人草草了事的地方,多往前走一步。
脚踏实地做事,勤恳坦率做人,哪怕只干一件事,也力求做细做精,这就胜过干一堆平庸的事。
这样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,路才会越走越宽。
03
  • 做人地道,万事胜意。
《朗读者》里有一句话:“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,就像春遇见冬,有了岁月;人遇见人,有了生命。”
对于地道的人来说,每一份感动,都需要用心贮藏;
对于冷漠的人来说,每一份真心,都沦为可有可无。
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在一个下雨天,有一对年老的夫妻到一个小旅馆投宿。
因为下雨天,小旅馆的客房早就已经爆满了。
但是前台的侍者不忍心看着老两口露宿街头,就把自己的房间贡献出来。
老人看着干净又整洁的房间,道过谢之后就安心的住下了。
等到第二天准备交钱的时候,侍者说我只是把我的房间让你们住了一晚,不用付账了。
看着值班了一夜没睡的侍者,两位老人深受感动。
过了一阵子,就在侍者快要把这件事给忘记的时候,他却突然收到了一封信。
上面邀请他来纽约管理一个大酒店,原来前阵子他接待的那位老人和他的妻子竟然是亿万富翁,放心的把自己的酒店交给这个侍者管理。
这就是享誉全球的希尔顿酒店首任经理的传奇经历。
地道的人,心怀善良,你敬我一尺,我还你一丈;
地道的人,懂得感恩,你借一滴水,我还一片海。
为人厚道,才能将心比心,换位思考,与之交往舒心惬意;
做事知道,必定脚踏实地,信守承诺,与之交往无忧无虑;
做人地道,更会感恩他人,享受善意,与之交往简单纯粹。
在以后的岁月里,愿你和这样的人相处,心中装满坦荡,嘴角扬起笑意,眼里都是满足。

也愿你成为这样的人,岁月无恙,时光静好。

人性中最愚蠢的事:把自己当回事

在《哲人言行录》里,有人问泰勒斯:何事最为难?
他回答了五个字:认识你自己。
的确,在这个世上,我们经常犯的蠢事,往往就是没有看清自己。
01
把自己当回事
莫言曾说过,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,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,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。
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,声名鹊起,被人追捧。
但他却冷静地说:“要赶快忘记这个奖项,否则将会在沾沾自喜中迷失自己。”
时隔八年后,莫言带着新作品《晚熟的人》归来,在面对采访时,他谦虚地说:“诺奖后,我没有偷懒。”
刘慈欣在《三体》里写道: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,傲慢才是。
太自以为是的人,眼界局囿在一亩三分田里,看不到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。
懂得放低自己的人,才不会因骄纵而惹人生厌,不会因自傲而止步不前。
 
他们深知,自己所站立的台阶上,有一群人在后面紧追不舍,还有一群人在前面遥遥领先。
崔永元曾在《有话说》中,谈到他年轻时的一段经历。
刚成为主持人那会儿,他年少轻狂,本能地将自己当做舞台上的主角。
觉得大家来演播厅都是为他而来的,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左右观众的喜怒哀乐。
于是,他每一次出场都精心装扮,提前准备好各种金句用来“舌战群儒”。
但是最后发现,观众对他并没有那么多的关注,这样的结果,让他深受打击。
他慢慢意识到大家并不是来看他的,而是看采访嘉宾的。
一想到这里,他心里一惊,赶紧调整心态,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配角。
这样,他才找到主持人该有的状态。
水因善下方成海,山不争高自成峰。
不骄不躁,保持空杯心态,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。
02
把人脉当大事
 
看过一个段子:
当孙悟空刚从石头里蹦出来时,只能和一群猴子玩;学了本领之后,却可以和牛魔王称兄道弟。
大闹天宫之前,连巨灵神都不把他放在眼里;大闹天宫之后,各路神仙对他毕恭毕敬。
到雷音寺之前,他对菩萨得合掌执礼;成了斗战圣佛之后,和菩萨平起平坐。
孙悟空的故事大抵就是现实写照:你处于什么层次,就会拥有什么的人脉。
但很多人看不透这点。
他们苦心经营各种关系,但最后自己也不过是别人列表的一个名字。
他们巴结各种行业大咖,可当有事相求时却吃到了许多闭门羹。
这着实应了一句颇为扎心的话:那些特别急切想结识别人的人,往往就是别人最不想认识的人。
老话说,岭深常得蛟龙在,梧高自有凤凰栖。
你若是没有价值,身处任何圈子也是无人问津,只有当你的价值越大,磁场才会越强。
前段时间,曹德旺的一张酒局照片传得沸沸扬扬。
在企业家发展年会晚宴上,大家都在忙着举杯寒暄,交换名片,希望多条朋友多条路。
只有曹德旺与众不同,旁若无人地直接坐下来吃。
他是不需要打点关系,结交圈子吗?
不是的,他只是不需要用这种混饭局的方式去拉关系网。
作为在商圈颇具影响力的人物,自有无数公司想与曹德旺合作。
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供应商,福耀在美国五个州都建了工厂,俄亥俄州州长曾亲自表彰曹德旺。
有一次在采访中,曹德旺直言很多州长都是他的好朋友。
他的人脉之广超乎你的想象。
 
我们常说的人脉,其实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,你有本事为别人撑伞遮雨,别人自会为你铺路架桥。
无需感叹人情如纸薄,这是人与人交往的本质。
你卑微如微尘,则无人会理睬;你身居高处,自然会有一堆人蜂拥而来。
人脉如网,只有把自己修炼强大了,网才能越织越广,越织越牢。
03

把平台当本事
《华盛顿邮报》曾经做过一项社会实验。
地铁站里,一位街头艺人正在用小提琴演奏。
他演奏了一首世界名曲,只有6个人短暂逗留,总计收到32美元的小费。
但这个小提琴家并不是普通的街头艺人,他世界上最厉害的音乐家之一,约夏·贝尔。
在试验的前两天,约夏·贝尔才在波士顿剧院的演出同样的乐曲,那时门票虽然需要200美元,可仍然座无虚席。
 
这个社会就是那么现实,当你离开平台,你其实什么也不是。
但是很多人总是误把平台的成功,当作自己的本事。
有人在世界五百强公司就职,跟人交流时动辄必言公司的名字,处处显露出优越感。
有人在待遇优渥的互联网大厂工作,拿着丰厚薪酬,享受各种福利,以为高枕无忧。
但无论你是身居高位的管理者,还是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员,你是否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:
当告别现在这家公司、这个岗位,还能顺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吗?
主持人白岩松曾说:
“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,就能变成名狗。但要知道,没了央视的舞台,很可能不用多久,它就会变回土狗。”
在工作中,别人推崇的往往不是你,而是你身后的平台。
只有那些强大且清醒的人,他们会依靠平台更上一层台阶,也能忘掉大平台,让自己能独当一面。
最近,一些互联网大厂频频传来裁员的消息,在这样的寒冬下,每个人都提心吊胆,我一个朋友却动了辞职的念头。
我赶忙劝止他:“别人整天为裁员忧心忡忡,你倒好,自己拉开保险栓。”
我朋友却不以为然地说:“不碍事,工作机会总是有的。”
果然,在家还没闲待几天,就有一家猎头给他开出涨薪15%的条件,还有一家行业领先公司允诺给他股权。
究其原因,是我这位朋友本身就技术精湛、能力突出,别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都会请教他。
同时,他在网上时不时地分享一些技术贴,帖子质量之高让他在程序员的圈子里颇有名气。
 
弱者把平台成功当能耐,强者把平台当修炼场。
归根结底,这世界终究是以能力论高低。
当你离开位置,如果凭自身还能真刀实枪地拼本事,才是真资本。
西班牙有句谚语:“自知之明,是最难得的知识。”
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识,就容易误入歧途。
点个在看,摆正心态,找准位置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相处最好的方式:适当吃亏,合理装傻,永远利他

《菜根谭》有句话所说:“世事亏乃福,人情淡始长。”

人情往来,往往不是一册记录得与失的账本,就能算清的。

有时候,看似吃亏的人,反而会收获更多;事事计较的人,反而占不到好处。

做人大方一点,相处“糊涂”一点,更能够收获真挚的情谊。

人与人交往,最好的模式莫过于:适当吃亏,合理装傻,永远利他。

01

适当吃亏

收藏家马未都,眼光非凡,看古董一看一个准。

对于自己看上的古董,他会以合适的价格买下,但从不会让别人无钱可赚。

有一次,马未都路过一家古玩店,看上了一件精美的汝窑器,向店家询问价格。

店家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这是我从日本买回来的,价值很高。你要是真的想要,我就八万元卖给你吧!”

马未都听了,笑了笑说道:“这件汝窑器我要了,我出九万。”

店家愣了愣,连忙答应。

自那以后,店家再有什么收藏,都会先联系马未都。即使马未都砍价,他基本也会答应。

因此,马未都总是能淘到别人买不到的宝贝。

马未都主动让利给老板,看似亏了一些钱。可实际上,他收获了好的人缘,和更宽广的事业。

有句话说得好:“吃得起亏,才享得起福。”

与人相交,计较得越多,越容易失去人心。

生活中,总是不乏这样的人:

和朋友出行打车,永远让朋友付钱;

接到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,就想尽办法推脱;

在一段感情中,也时常计较谁付出得多,谁付出得少。

从不让自己吃亏的人,虽能占到不少零碎的好处,可久而久之,和身边人只会愈发疏远。

当一个人愿意主动让利,关系才能越来越好,感情才能越来越真。

不去和人计较,方能收获青睐和好感;

适当让出好处,方能得到感激与回报。

真正好的关系,不是互相算计,而是彼此付出。

与人相交,将心放宽一点,把事看淡一点,才能过得游刃有余,相处得坦然舒心。

02

合理装傻

洛克菲勒曾说,“自作聪明的人是傻瓜,懂得装傻的人才是真聪明”。
人和人相处,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与分歧。
有人凡事都要争个高低,赢了别人,却输了情谊。
当你懂得合理装傻,才能让别人舒服的同时,也让自己高兴。
网友小木分享了一个故事:
以前他住在乡下时,他们每家都有一个竹篱笆的院子。
有一天,他看到邻居偷偷把两家中间的竹篱笆,往他们家这边挪了挪。
他很生气,立即回去告诉了爷爷。
本以为爷爷会和邻居据理力争,结果没想到,他只是淡淡地说了句:“知道了。”
第二天,爷爷走向了那个竹篱笆,并把它又往自己家方向挪了挪。
网友看不懂,问爷爷:“这样我们的院子不是更小了吗?”
爷爷笑了笑,没有回答,抽着旱烟遛弯去了。
下午,邻居干完活回来后,网友偷偷地从屋里观察他们。
他发现邻居盯着竹篱笆看了一会儿,然后走过去,不仅将其慢慢地挪回了原处,还又往自己家的方向挪了一点。
此后,两家关系变得融洽了许多,时不时还给对方送点水果,拿点蔬菜,再也没人计较竹篱笆的位置了。
周国平先生曾有言:“大智者必谦和,大善者必宽容。”
其实,人与人之间,不用把每笔账都算得那么清楚。
你若斤斤计较,凡事必争,对方也会咄咄逼人;你若懂得容人,主动退让,对方反倒敬你三分。
最舒服的关系,是你体谅我的不易,我也懂得你的辛苦。
面对相处中的点滴,主动装傻,胜过能言善辩;学会退让,胜过事事算清。
人生如逆旅,最难得的,不过是互相谦让,彼此体谅,在岁月磋磨中共同前行。
03

永远利他

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:
三只老鼠相约去厨房偷油吃,但是油缸太高了,根本够不着。
于是它们决定,各自咬着前一只老鼠的尾巴,喝完了以后,再互换位置。
最先下去的老鼠来到瓶底,敞开胃喝了起来,丝毫不打算换位。
第二只老鼠见状着急起来,它怕轮到自己就没几滴了,于是松开嘴巴,跳下去喝。
第三只老鼠见了,更是急不可耐,扑通一声,也跳进了油缸里争抢。
当它们都吃饱喝足,方才发现,油缸又深又滑,已经出不去了。
最后,三只老鼠都被困死在了油缸里。
做人做事,若是太趋利避害,只顾自身,反而容易让自己摔跤。
当一个人眼界开阔,懂得付出与利他,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顺。
韩剧《梨泰院》中,朴世路租了一个店铺,无论是店面装修还是菜品,都很有特色,但是,生意却久久没有起色。
他看着晚上黑漆漆的巷子,忽然发现,只有自己的店铺亮着灯。
光靠一家店的微弱灯光,很难吸引路人的注意。
于是,他一家一家地找到巷子里其他店铺,给他们提建议、分析营销策略。
对此,他的合作伙伴很生气,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帮助竞争对手。
朴世路解释,只有整条巷子生意好了,巷子活了,自己的生意才会好。
之后,周围的店铺都按照他的建议做出改变,一到晚上,巷子灯火通明,生意不断。
后来,朴世路将最初的这家小店,一步步打造为知名连锁店,成为全国餐饮第一品牌。
稻盛和夫说:“以利他心度人生,能增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,最终回报会回到自己身上,对自己同样有利。”
当你凡事先考虑他人,看似是给别人让路,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搭桥。
有时候,从泛泛之交到心心相惜,不过是多了一份为别人着想的心。
常善人者,人必善之。
行走于世间,有来有往,才能感情长久;互惠互利,才能双方共赢。
懂得利他,才能在温暖别人的同时,也照亮自己。
04
《入行论》中有一句话:“所有世间乐,悉从利他生;一切世间苦,咸由自利成。”
以前总以为,人与人相处,算清孰多孰少,才能互不相欠。
时间久了方才发现,与人为善,就是与己为善,帮助别人,就是周全自己。
适当吃点小亏,会收获别人报之琼琚;
学会合理装傻,相处会更加轻松自在;
心存利他之心,美好回馈会不期而至。
点个在看,愿你处世让人三分,待人心中有他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始终与良人相伴,贤者同行。

远离:

一、推卸责任

在平常无事的时候,小人往往很喜欢吹嘘,标榜自己多有本事。可一旦真正遇到事情了,他们就成了缩头乌龟了,不但没有一点担当,还把责任全部推卸给别人,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。

二、落井下石

你在顺风顺水人生得意的时候,小人就会像苍蝇一样围绕你的周围,总想着从你身上捞点好处。当年失志落难的时候,这些小人就会落井下石,上来狠狠踩上你一脚。

三、见风使舵

小人没有什么信仰,也没有什么道德底线,他们唯一的准则,就是自私自利,把个人利益得失放在人生第一位。他们善于见风使舵,就像一棵墙头草,只要哪边有利于自己,哪边能让自己得到好处,他们就会倒向哪边。

四、阳奉阴违

小人心口不一,阳奉阴违,往往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他们对着你的时候,满面堆笑,热情洋溢,看起来亲密无间。但只要转过头去,他们就会收起笑容,甚至骂上两句。

五、阿谀奉承

小人为了个人利益,是没有什么道德底线的,更不会在意什么个人尊严。他们善于巴结讨好,善于阿谀奉承,只要能让他得到好处,即使让他叫爹叫娘、跪下磕头,他也心甘情愿。

六、欺软怕硬

小人没有人生信仰,心中没有正义,所以底气不足,遇到真正有本事的人,他们就熊了。但如果遇到老实人,或者正在失意落魄的人,他们就会耀武扬威,骄横跋扈,没事找事地欺负人家。七、造谣生事

小人喜欢无中生有,造谣生事,冤枉陷害别人。但也不是单纯以此为乐,绝大多数都是有所目的和企图的,或者为了打击同行,或者为了排挤同事,或者为了报复仇家,但无论如何,都是为了个人私欲。

八、刻薄寡恩

有些人为人刻薄,不懂感恩。他们精于算计,与人合作,只能占便宜,不能吃一点亏。他们严于律人,宽以待己,对于别人的帮助,认为是理所应当,根本没想过去报答。

揭露有些人心态:人前笑哈哈,背后说坏话 

揭露有些人心态:人前笑哈哈,背后说坏话 

2022-03-10 22:50

有些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,这是一个形容做人不地道,以破坏他人利益为核心的行为做派,尽管人们都知道,宁为君子不堕有些人的道理,但是这并不妨碍那些没有道德感,低素质的群体成就他们心目中的人生模板:

人就是这样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目标与方式,有人积极生活,有人努力求生,

有人,就是想破坏别人的一切。

 

有些人心态最典型的表现有两点,

人前笑哈哈,背后说坏话。

其实这两点表现,稍有阅历的人往往会一眼识破有些人的愚蠢表现,尽管这种做法实在蠢到无以复加,但这些低素质且没有道德观念的人,依然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暴露自己的愚蠢,

因为他们发现,更多的人,看不懂他们的“小心思”。

人前笑哈哈,就是指在群体中,这些人会尽其所能的伪装自己,无论是在群体讨论,还是私下聊天,他们用虚伪的微笑来麻痹他人的防备,以显而易见的溜须拍马,来奉承那些不够聪明,亦或是缺乏交际经验的人们,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交际工具,

人性的脆弱和渴望被认可的需求,让这些以善意和看似单纯的伪装者轻而易举的得逞,他们得到了别人的秘密,或是他人一些牵扯利益相关的态度和立场,这些伪善者的欺诈手段,在这个复杂而又单纯的世界里,屡次得手,

屡试不爽。

也许是那句“伸手不打笑脸人”的俗语,让很多人对微笑这样的表情放下了戒心,这些虚伪的有些人非常清楚,很多人渴望交际,希望被认同,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得到支持,所以他们稍加利用这样的心理,便能够得到足够他们背叛他人,伤害他人的筹码:

伪善的面具下,藏着一颗肮脏的心,跟他们讲道德,讲素质,

如同,对牛弹琴。

 

人前笑哈哈,是为了背后说坏话。

背后说人坏话,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人有什么深仇大恨,或是利益冲突,

其中最普遍的,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理由,其实就一个字:

@

@这个字,最能代表他们为什么喜欢挑弄是非,在别人背后说坏话,对他人的名誉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,

我们都知道,人性是禁不起考验的,无论是利益的诱惑,还是本欲的引导,人性的光辉如同黑夜里一闪而过的流星,

所有的抓拍,都在证明流星所带来的光芒是恍若预言一般的存在,但光芒转瞬即逝,而后的夜空中,深邃而无可辩驳的黑暗,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常态。

人性,便是这么个“黑不溜秋的玩意儿”。

而这样的黑暗,也并非纯粹的存在,这就好比@这个字所代表的人性符号一样,有时候我们所知的恶是有因缘,有情由的,

但是,@这个字,却往往没有任何理由,因为骨子里的@,我们无法寻找到这深藏在基因深处的卑鄙,究竟是如何形成的,

但是我们知道的是,那些在背后说人坏话,以“廉价”的方式去破坏人们最宝贵的声誉这种行为,

一个@字,说破了这群无知之徒的本性。

 

人前笑哈哈,背后说坏话,有些人的一生,不过如此。

从人性的角度,我们可以用轻蔑的目光去审视这个群体的存在,因为他们并不值得人们一丝一毫的尊重,他们存在的唯一价值,就是告诉我们人性的底线是什么,

以及如果一个人没有底线,那么他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蠢事:

批判他们的存在,只会让他们扭曲的心灵更加兴奋,

所以我们在面对有些人的时候,不理不接触,降低他们的存在感,让他们的卑鄙行径无处释放,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惩罚:

人与人之间的尊重,是交际的根本,

但是,在世俗之中的经历告诉我们,

有些人配不上尊重,

 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